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彦 黄颖琳 张爱丽 图/彭泽祥 戚容源 从空中俯瞰岭南大地,家底既有高楼林立、林勘林草大道纵横,人持也有水网密布、续走绿野无垠。湿样色作为林业大省,地摸东绿广东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3.03%,清广森林蓄积量、家底自然保护地数量等关键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林勘林草这份丰厚的人持绿色“家底”,离不开无数“绿色卫士”的续走默默守护——每年春夏,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湿样色林业调查员们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地摸东绿早出晚归地开展林草湿监测工作。 近日,清广羊城晚报记者跟随省林规院调查队伍的家底脚步,深入位于清远英德市东华镇的409号连清样地,揭开林勘人鲜为人知的攻坚故事。 上山:林勘人背半百斤行囊攀“无人山” 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由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英德市林业局、当地护林员、民工组成的20多人的队伍整装待发。 6时左右,“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出发!”一声号令,众人戴上草帽和防磨手套,背上行囊和仪器设备,向清远英德市东华镇再角山进发。 随着越来越多日光冲破黑暗,天气也热了起来。很快,林勘人的衣服全部被汗水浸湿。“湿水棉花即系冇得弹。”早已习惯汗湿的林勘人,偶尔短暂休息时相互调侃道,“一系出汗湿,一系淋雨湿,做这份工就是湿啦。” 林业工程师伍国清从事林调工作20余年,他告诉记者,“英德市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英德409号样地位于其中一个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人迹罕至,单程距离达到9公里,海拔高差七八百米。一天都在山上,路途漫漫,天气炎热,需要自带充足的物资。我们每人身上至少背了六七瓶水,以及面包、鸡蛋、八宝粥等食物,再加上工作设备和防护装备,一个背包有四五十斤重。” 在通往样地的山路上,不时冒出横压的粗大树枝和灌草丛。越过这些林间“拦路虎”,要靠经验丰富的护林员在最前方用镰刀开路清杂。有时,路面上碎石和青苔遍布,稍不留意还会发生滑倒、磕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耗时6个多小时,调查队伍于中午12时30分抵达目的样地。 林勘人之所以历经艰辛也要到达位于山顶的英德409号样地,是因为这些样地具有代表性,可从中获取涉及林地生态环境、森林结构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宝贵信息,以掌握林业资源的动态变化。 登顶:用厘米级仪器仔细复查“1亩地” 进入样地伊始,林勘人首先要做的是复测样地的四个固定边角,确定范围后再进行后续工作。记者现场看到,他们分工明确,有的对样地内原有树木坐标点进行复位,有的则负责测量胸径及树高等主要生长因子,对5厘米以上的新增树木进行编号和定位。 细细观察,记者还发现样地内的每棵树都被挂上了一枚有着编号的银色小铝牌,这相当于独一无二的“身份证”,背后所包含的每株树木的详细信息在调查软件系统里一览无遗。 或许有人会疑惑,粤山苍苍,如何从这么大的林地面积中确定一块小小的样地?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森林生态监测室主任罗勇解释称,样地调查其实是林业系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一项延续性工作,广东连清体系建立于1978年,在全省范围内布设了3685个面积为1亩的方形样地。按照抽样规则,这1亩样地代表了广东省48平方公里的自然资源情况,每5年复查一次。2021年开始,为满足年度出数的需要,调查规则调整为每年调查原布设样地数的五分之一,即737个样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密1000多个林草湿样地,实现了对林草湿资源本底及其生态状况的监测。 “今天这个调查点就是其中一个样地,我们会调查该样地林木的种类、数量、胸径、树高、郁闭度及其他相关生态环境因子,为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及林业生态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罗勇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的“技术范儿”拉满。“今年,我们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移动采集技术等先进方法体系,构建了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系统,保证了样地调查工作高效高质的开展。”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总工办主任丁胜特别提到,此次使用的RTK测量仪精度更高,达到厘米级,实时提供的监测样地、样木定位结果能够在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软件上显示,实现了样地电子围栏功能,方便样地复位和样木因子录入。 记者在现场看到,调查人员使用新的技术、仪器,很快就完成了定位工作,比起之前基本靠罗盘仪和皮尺等传统工具,效率提高了不少。 在调查过程中,林勘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慢工出细活”这个关键词。他们告诉记者,样地内,每一项数据的变化都会对总数据造成极大偏差。因此,不落下一棵树、测准每一项数据、搞准每一项因子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足足3个小时后,林勘人完成了此次调查监测工作。每个人的双手都已被汗浸得皱巴,但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告成:300余人合力完成今年“家底”调查 当天约19时30分,夜幕降临,林勘人顶着头灯,顺利返回到山脚。上山、涉水、下坑,全程往返17公里,总耗时约13.5小时。 “酷暑骄阳罩英州,林业调查不言休。山高林密人罕处,林调身影时常有。”在名称为“409攻坚”的微信群聊中,一位林勘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常年与高山茂林为友,此中艰辛唯有自知。 20世纪70年代至今,广东一代又一代林勘人默默无闻地穿梭于深山密林,冒着高温酷暑,克服山高路险,穿过激流险滩,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与蛇蚊蜂虫打交道成了家常便饭。这群披荆斩棘的“绿色卫士”进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已持续了50多个年头。 全国林草湿样地的数量相当庞大。据了解,2024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广东布设林草湿样地共1747个,其中森林样地1100个、湿地样地415个、草地样地232个,样地覆盖全省21个地市。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院长林寿明表示:“样地调查的核心是‘连续可比’,样地位置固定、样木位置固定、样地边界固定、胸径测量位置固定,通过不同期样地调查成果对比,查清林草湿资源的消长情况,为开展林长制考核、支撑林草湿高质量保护发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广东雨水比去年同期明显偏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业调查工作进度。林寿明提到,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在省林业局的统一部署下,在国家林草局中南院的精心指导下,省林规院与广东省岭南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和中核地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国有企业共调配了300余人,组建了近90个调查工作组开展样地调查工作。目前,样地外业调查工作已基本完成。 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下一步,广东将围绕“高精度、数字化、安全化”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图斑地类对接和区划调查工作,进一步丰富自然资源调查成果,着力推进广东省自然资源监测体系优化升级,聚焦智慧监测,用精准“绿色标尺”摸清全省绿色家底,为提升省域生态空间治理效能,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林长制考核、全省林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提供翔实基础数据支撑。 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总策划:孙爱群 吴江 策划/统筹:张爱丽 黄婷 胡彦 黄颖琳 |